缪昶,常州博物馆志愿者,2017—201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最佳服务质量志愿者”。
提到缪昶,很多人说他是一位优秀的时间管理达人,可以用几个重要的数字来标注他的身份:他经营着三家公司,是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印泥”的第七代传人,更是年服务时长超300小时的常州博物馆志愿者。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赋予了他深厚广阔的情怀,让他在博物馆里坚守岗位、致力文化传播,更让他深深地眷恋着“龙泉印泥”那抹浓浓国色,终年竭力保护、不懈传承。不惟如此,他还在三个角色里自由切换,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用生动的解说、精美的印泥、饱满的热情让参观者享受着一场场文化视听盛宴,经历一次次穿梭古今的奇妙旅程,让自己成长为一名有情怀的企业人。
一、讲解工作,如切如磋
在飞机上,总有个男子嘴里不停念念有词,还不时比划两下手势,全然不顾邻座乘客异样的目光,这,就是已经进入忘我磨稿境界的缪昶,随时随地、旁若无人地背稿已是家常便饭。他经常说,优秀讲解者的第一步是机械背诵,第二步是消化吃透,第三步则是根据现场观众身份、反应和特点,自由调整。若说文稿如宝剑,要达到人剑合一的境界,就必须经历几年如一日的漫长而孤独的练习。人们常赞扬缪昶的讲解有独特的风格,引人入胜,却不知这成功的芽儿用了多少勤劳汗水的浇灌。
靠着这种“痴劲”、“悟性”、“苦练”,三年半以来,缪昶共参与常州博物馆内2大基本陈列、11个特展讲解300多场,服务观众约1万人次。“丝路瑰宝——敦煌艺术大展”“金•玉•玲珑——大明王室宝藏”“中国龙文化特展”等大展中都留下了他熟悉的身影。每逢新展,他都是领头几个能迅速通过考核上岗讲解的志愿者之一;每次遇到几百人至上千人的大型参观团队,馆内讲解接待人员吃紧,缪昶定会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前来驰援。2019年,他是观众团队接待最多的讲解志愿者,他出色的服务多次受到其他志愿者的赞叹和馆内工作人员的瞩目,在这荣耀的背后,是他善于安排时间的巧思和坚持不懈的付出。
缪昶身着哈萨克族民族服装讲解“天山牧歌——伊犁草原文化和民族风情展”
缪昶讲解“中华文明之光——河南博物院藏瑰宝展”
缪昶接待学生团队参观
匠人精神不仅体现在坚守专注、久久为功、不改初衷,也体现在精益求精、追求更好。为了让讲解变得生动有趣,每次特展来临,他都用心做好功课,自己查阅资料撰写讲解词,储备大量背景知识,以应对不同类型的观众。随着实践经验的累积,细心的他发现:对于热爱和熟悉历史文化的观众,流于表面的讲解词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经常来馆看展的观众更是不想听到经年一成不变的讲述。于是,他开始尝试挖掘观众兴趣点,扩充讲解词。在“金•玉•玲珑——大明王室宝藏”展览期间,他拓展的内容“明朝那些皇帝”,吸引无数观众流连忘返,有的观众甚至慕名而来,就为听他在展厅最后“讲故事”。
缪昶身着明式汉服讲解“明朝那些皇帝”
除了服务场次多,缪昶还有一项出奇制胜的“绝活”——特色讲解,为观众提供难忘又有意义的参观体验。“中华文明之光——河南博物院藏瑰宝展”时,他创新讲解形式,策划了志愿者接龙讲解。一批拥有各自独特风格的优秀讲解志愿者,有的温柔如水,娓娓道来;有的细致周到,深入浅出;有的风趣幽默,时不时引发观众阵阵笑声……一人负责一版块的联袂接龙讲解不仅向观众展示了讲解志愿者积极向上的集体风采,更为观众营造了别样的沉浸式参观体验,成为展厅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除了馆内讲解,缪昶还积极参与“行走的博物馆”流动展览进社区、进广场宣讲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广场宣传活动有他讲解的身影;暑期,他和工作人员一起顶着烈日搬运展板,奔赴不同的社区宣讲。缪昶脸上时常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口中从来不会说出“辛苦”二字,和他一起服务,身边的人都能被他的热情感染,充满快乐和力量。
缪昶参加“行走的博物馆”进社区宣讲活动
二、团队影响,如圭如璧
乐挑重担的品质和对优质服务水平的追求,让缪昶在团队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团队中,缪昶默默发挥着自己的组织才能,像用丝线穿起一粒粒珍珠一样,他用真诚和付出凝聚人心,让团队团结而有活力。每次特展,当他拿到基础讲解稿后,就争分夺秒地钻研,他总能在讲解员给出正式讲解稿之前,就对大部分展出的文物如数家珍了。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其他讲解志愿者,带大家在展厅磨稿,一起切磋,让更多讲解志愿者能快速了解展览内容,更顺利地辅助馆内完成大展讲解工作。
2018年起,缪昶成为讲解组新志愿者的“导师”。他将讲解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为他们一遍遍指导,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管是内容、走位,还是手势、体态,事无巨细,躬亲示范;同时还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性格的志愿者,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他的讲解通俗易懂,非常接地气,知识面又很宽,循循善诱的方式深受新志愿者喜爱,几年来共培养过7名讲解志愿者,成为讲解志愿者队伍的中坚力量。
指导新人
加入团队以来,缪昶参加过三届志愿者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每一届,他都勇挑执行导演的重担,负责主题策划、节目筛选、人员组织等一系列琐碎而复杂的统筹协调工作,此外,他还担任两届大会的主持人,一届大会的主持人指导老师。为了让大会更贴近志愿者内心,让节目更有新意,缪昶每年都参与节目策划和演出。他带领大家从日常服务中挖掘素材,打造志愿者自己的节目,力求从不同角度展现常博志愿服务的特色与风采。在缪昶周全的考虑下,每个岗位的志愿者都能在表彰大会上看到自己服务的缩影,感受到被认可的温暖与感动。结合2017年“中华文明之光——河南博物院藏瑰宝展”年度大展,缪昶带领大家创作了舞台剧《中华文明之光》,用诗意的语言和良好的舞台效果,再现了讲解志愿者服务的高光时刻,在剧中,讲解志愿者认真准备、相互学习、抢着服务的场景一一展现,让观者重回那段拼搏的时光,不禁泪光闪烁。2018年,他和儿子缪俊岑以及另外两组亲子志愿者家庭,一起演出小品《我们不一样》,紧扣亲子志愿者这一团队亮点,把两辈人“大手牵小手”到馆服务的有趣、感人细节巧妙地糅合在剧情里,引得现场阵阵欢笑。2019年,他又和大家一起策划演出《群“龙”贺岁》,以龙形文物的口吻讲述“博物馆奇妙夜”,构思新颖有趣……精彩的节目背后,是缪昶默默的付出。排练场地不够,他就把志愿者接到公司;看到有人没有带水杯,他就不声不响为大家点上一份热奶茶。通过一次次节目排练,大家更加熟悉,团队关系更加融洽亲密。
缪昶连续两年在常博志愿者工作总结及表彰大会上担任主持人并多次参加节目演出
三、传承印泥,如琢如磨
缪昶是江苏省非遗项目龙泉印泥的第七代传承人。从小的耳濡目染,让他深感肩头使命的神圣和重大。传承,不仅仅是自己学会,更重要的是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这门手艺。2015年“丝路瑰宝——敦煌艺术大展”时,他作为非遗传承人代表参加“‘敦煌艺术大展’社会教育活动创作人员研讨会”,为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发出谋划策。自此,尽己所能,辅助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想法就深深地在他脑海里扎下了根。
缪昶(后排左二)参加“敦煌艺术大展”社会教育活动创作人员研讨会
印泥是文人的案头雅物,受众群小,制作工艺繁琐,仅一项印油的晒制就要五六年,耗时耗力耗资颇巨,产出难以支撑投入,保护传承困难重重。多年来,缪昶及大伯——第六代传承人缪德根一直在用自己的事业“养”着龙泉印泥,经济上的巨大付出自是不用说。但让他非常有成就感的是,在他们的不懈努力尝试下,终于恢复了失传已久的藕丝印泥。2017年,他在常博志愿者中开展“从龙泉印泥走近古人的精致文化生活”文化沙龙活动,把朱砂、蓖麻子油、艾绒、羚羊丝、藕丝等原材料带到博物馆,让志愿者了解印泥的组成成分,并为大家讲解、演示这些原料是怎样一步步变成印泥,达到水浸而色不退的效果。2018年国庆假期,正是抽藕丝的时节,他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龙泉印泥”中的极品——藕丝印泥,特地把新鲜的藕梗运到博物馆,让志愿者和观众体验抽藕丝。藕丝易断、难抽,产量非常低,经过一番体验,大家非常直观地认识到藕丝印泥制作工艺的复杂性以及传承保护的难度。当然,缪昶非遗传承的战场并不局限于博物馆的天地,他还走进学校,把非遗保护的种子播撒至更深远的土壤。2018、2019年,他以常州博物馆志愿者、非遗传承人的身份两次到常州教科院附中做讲座,在“非遗进学校”活动中担任主讲人,既普及了龙泉印泥的知识,也弘扬了志愿者精神。
“从龙泉印泥走近古人的精致文化生活”文化沙龙活动
多年来,缪昶与常州博物馆的连接越来越紧密,他不但自身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志愿服务中,也带动家人、朋友和公司员工感受博物馆文化与志愿者精神。儿子在他的鼓励、推动下不断进步,曾获得常州博物馆“优秀龙城小小讲解员”称号;作为幼儿园教师的妻子常把课堂搬到博物馆来;朋友黄蓓蓓受其影响也成为常博志愿者;大伯缪德根更是将公益讲座带到“常博大讲堂”……
由于缪昶志愿服务工作突出,他在常博的服务事迹被中国博物馆协会官网、江苏省文物局网站及常州市多家网站报道转载,他服务的镜头也出现在常州电视台的报道中。2017年,缪昶被选为全市文化志愿者代表参加常州市“第四届文化100惠民行动”启动仪式并发言,缪昶与志愿者的服务也多次得到市领导的肯定。不管是企业家,还是常州博物馆志愿者、龙泉印泥非遗传承人,每一个角色缪昶都孜孜经营,在每一个领域都干得有声有色。有匪君子,传承志愿;有匪君子,传承文化。缪昶把认真内化成了一种性格,用热情和自信转化为一种动力,期待他为更多的人带去光和热!(殷丹 吴亦斌 钱锡梅 郇卫星 叶万青 樊瑾)
缪昶作为全市文化志愿者代表在第四届“文化100”惠民行动启动仪式上发言
2018年,“金•玉•玲珑——大明王室的宝藏”展开幕当天,缪昶(右二)与志愿者的服务风采受到市领导点赞
2019年,“中国龙文化展”期间,时任市委书记汪泉与志愿者(右一为缪昶)及工作人员合影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