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星,男,1970年3月生,中共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常州市武进区阳湖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居住常州市钟楼区金色新城社区。
王卫星长期从事常武地区重点市政工程的监理工作,宁与施工单位翻脸,不当百姓眼中的罪人,确保了市政工程的质量;他潜心专研技术、管理,解决了市政工程中多年的质量通病;他率领团队挑战国家标准,使常州地铁1号线高架桥梁的清水混凝土工艺创新走在了全国前列,获住建部、住建厅多次通报表扬,省内外数十家单位多次慕名组队前来参观。
一张方形的脸上时常挂着憨厚的微笑,交谈中处处透露着谦逊,这是王卫星给其他人的第一印象。从2001年应聘到当时的常州阳湖建设监理公司,他在武进已经工作了16年,见证了常武地区的城乡大发展,更参与其中的建设,而他对工程质量的严格也是有目共睹。
早些年,在虹西路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在摊铺沥青之前,做了300米水稳基层的试验段,王卫星发现水稳基层钻芯不成型。“这样的道路最多两三年就得重新返工。”他开出了返工通知单。施工单位负责人眼见着投入七八十万做的试验段打了水漂,气得把返工通知单给撕了,可王卫星仍然坚持原则、坚决要求返工,直到重新铺设完整段道路基层、检测合格为止。
据王卫星的同事介绍,类似这样的事情在他的执业生涯中有无数多起,有的包工头甚至威逼利诱,试图进行金钱贿赂或者人身威胁,但他不为所动。他常说:“这些工程都是民生工程,事关百姓的生活,而我们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者和守护者,一定要有‘宁当恶人,不当罪人’的胆魄和胸怀,要坚持一个监理工程师必须坚守的底线和职业操守,更要牢记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任何一座城市,顺应地下管网的需要,主次干道都少不了窨井。作为市政设施之一,窨井盖也是城市的一个形象工程。可是这些位于道路上的窨井盖及其周边沥青路面时常会被来往的车辆压破压坏,一个小小的窨井问题,被称为“城市的一道大难题”一点都不为过,着实让市政人犯了难。
作为时常与市政工程打交道的王卫星发现这个问题后,喜欢搞科研创新的他一下扑了进去。王卫星经过调查后发现,在窨井盖的施工过程和材料使用上面都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他还创新性地给窨井盖加了个防震圈,在汽车来回碾压的过程中受力均匀,不易破坏。
通过长时间的实验,王卫星发明的“防震新型检查井”和相应配套的施工工艺获得了成功,在花园街、人民路、广电西路上应用后,窨井盖都没再出现开裂、下沉等问题,为此他的这项发明还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如今这项技术也将用在地铁1号线的南夏墅停车场等工程上。
2014年10月28日,酝酿11年之久的常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工程,在完成规划、报批、勘探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后,终于正式拉开了建设序幕。在1号线中,最南端的一段均采用3.2km高架形式,其中包括阳湖路站和南夏墅站这2个高架站,王卫星担任地铁1号线高架段的副总监。
他说:“一座观感良好的高架桥梁是一个城市的永久地标和文化记忆,高架桥梁应该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和美学效应。”早在进场之初,王卫星就提出能否全程施工清水混凝土的高架桥梁?这样建设的高架桥梁既美观又安全。可业内知名专家对此却连连摇头,因为桥梁清水混凝土没有国家标准、规范,从哪里入手都是大问题。
对事业有着执着追求的王卫星却不愿就此放弃,他到处收集桥梁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资料,率领团队与参建各方一起不停的开会协调、研究创新,确定了“室内试验+线外实践+现场施工”的方案。
为了说服施工单位,王卫星甚至自费购买了参考书籍、消泡剂、脱模剂、阳角条等许多材料送给施工单位做试验;为了挑选合格的模板,他马不停蹄率队远赴湖州、上海的厂家进行考察;为了寻找合适的级配石料,他几乎踏遍了常州的所有商品混凝土厂;为了提高碎石的洁净标准,他甚至磨破嘴皮要求混凝土供应商上水洗设备……在参建各方的一致支持下,他和团队不但自行编制了“高架桥梁清水混凝土”标准,并认真执行了清水混凝土的施工。
目前常州地铁1号线3.2公里高架桥梁的“清水混凝土”的实物质量、工艺创新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桥梁主要构件的数据已经超过国内的一些领先水平。目前已完工的高架桥梁墩柱、箱梁等混凝土构件尺寸准确,棱角分明,线条直顺;表面平整、洁净、颜色一致;有明显的镜面效果、瓷釉效应。这些惊人效果也引起了行业内的关注,该段高架桥梁已多次被市建设局、省住建厅、住建部通报表扬,合肥、上海、无锡、南昌等周边城市也多次慕名组队前来参观学习。2016年8月,被江苏省建设厅评价为“最好的高架桥梁”。9月,还被评为常州轨道交通1号线“最美地铁工地”之一。
此外,王卫星在地铁高架段的建设中,还实现了其他两个技术创新和一个管理创新,在2016年12月17日召开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新技术高峰论坛”上,他作为江苏省建设厅遴选的9名代表之一,向全省、全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者做了有关清水混凝土等工艺创新的专题报告,其总结出的一系列精细化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验收标准获得了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包括各大参建单位的高度评价。
不断创新的精神也让王卫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其在常州地铁1号线牵头组织的3项QC创新成果分获国家级一等奖和省级二、三等奖。作为主要起草人员参与编制1项省级规范;作为第一发明人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作为主要负责人完成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军队重点科研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工法1项;已有近20万字论文、著作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出版。是江苏省建设厅百名“优秀监理工程师”之一,被省委省政府列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16年被评为常州地铁1号线“优秀共产党员”,是2017年度武进区“十大创新成果”第一完成人,是2017年度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推荐人选。
来源: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秦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